很多父母常常犯难,表示不了解该如何教育孩子,其实,最简单有效的教育办法,就是帮助孩子培养一些好习惯,用习惯的力量,引领孩子成长。
不少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,天天坚持,日积月累,足以改变一个人的行为、性格、处事方法。
特别是下面这 4 件事,父母让孩子天天坚持做,形成习惯,孩子会愈加出色。
01
早睡早起
现在不少青年,熬夜晚起已经成了正常状态,周末补觉,睡到中午才起床,但精神还是萎靡不振,美好的周末也只剩半天可以支配。
熬夜带来的害处近些年也屡被提及,长期熬夜容易导致耳鸣、听力降低、心悸、胃肠道疾病、内分泌失调。
前不久新闻报道,一位年轻女性,因为长期熬夜,居然被检查出老年痴呆症,不能不吃药治疗。
目前不少孩子,因为课业任务多、重压大,或是受电子商品的魅惑,睡眠不足的现象也非常常见,威胁着孩子的身心健康。
梁实秋在《早起》中写道:
曾文正公说「做人从早起起」,由于这是每个人每天所做的第一件事。这一桩事若做不到,其余的也就可想。
我现在年事稍长,好早起的习惯更不容易抛弃。
醒来听见鸟啭,一天都是快活的。走到街上,看见草上的露珠还没干,砖缝里被蚯蚓倒出一堆一堆的沙土……
这个时候我衷心充满了喜悦!这是一个活的世界,这是一个人的世界,这是生活!
早晨的 7 点到 10 点,是一个人一天中记忆力最好、做事效率最高的时候,比较适合朗读、背诵和学习。
早起,呼吸新鲜的空气,享受初晨的阳光,人可以充分感受自然和生活的美好。
让孩子坚持天天早睡早起,不只有益身体健康,提升学习效率,也有益于孩子维持一种有活力、好的精神状况,树立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。
别小看早睡早起这一件事,孩子做好了,就是为自律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02
阅读
央视著名主持人董卿曾在采访中提到,她一直维持天天睡觉之前一个小时的阅读,这个几乎是雷打不动的。
她从小在爸爸的引导下,培养了阅读习惯,阅读对她来讲,就像吃饭、睡觉一样自然。
在书本的浸润下,董卿在《朗读者》、《中华诗词大会》等节目中从容高雅的主持风格、出口成章的语言表达,生动解释了什么叫「腹有诗书气自华」。
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程度,大家一直在强调。
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、理解力、考虑判断能力和专注力。会阅读的孩子,一般更会学习。
阅读开阔孩子的眼界、丰富认知、滋养孩子的精神世界。会阅读的孩子,总是心胸开阔、意志力、抗挫折能力更强。
身边好几位同事,从孩子非常小的时候开始,就会每晚给孩子讲故事、读绘本,让孩子培养了天天阅读的习惯,离得远远的电子商品。
他们的孩子无一例外,在学校各项表现优秀、成绩排名前列,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。
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,需从小开始。在孩子一岁左右,父母就能多给孩子讲故事,譬如每晚睡前的时间。
长大一点,带孩子一块看绘本,到了小学,就能让孩子过渡到自主阅读。
在家,天天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段,作为阅读时间,还可以开辟一个专门的阅读空间。坚持下来,孩子会渐渐爱上阅读,培养阅读的习惯。
在这个过程中,父母常常拿起书读,也会起到非常不错的带动用途。
03
运动
长沙一位罗父亲需要孩子天天户外玩不够两个小时,就不准写作业,引发网友热议。
原来,罗父亲是想保护 9 岁儿子的视力,他一直觉得孩子的身心健康非常重要。
在父亲的伴随和带领下,孩子学习了各种体育运动:皮划艇、滑雪、攀岩,甚至还有野外存活,身体素质特别棒。
现在不少孩子,在学业重压下,缺少运动的现象十分常见。
青少年研究中心表明:超越 6 成的中小学生,天天体育运动时间低于 1 小时,有三分之一的孩子不运动。
去年,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曾在媒体发布会上说:
「大家的孩子从视力不好的这个问题来讲,已经到了很严峻的状况。另外就是体质健康,跑动的肺活量、肥胖等问题也是愈加紧急。
体质健康下滑是一个火烧眉毛的问题,需要采取各种手段去进一步强化学校体制,来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。」
健康,永远是生活的第一位,父母不可以顾此失彼,只重视孩子的学习。
运动有哪些好处,其实一直被大家忽略了。
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发起的「人类脑计划」研究发现:
坚持运动可以明显增加强脑神经纤维、树突、突触的数目,促进大脑的发育,提升记忆力。
察看发现,有运动习惯的孩子,总是神采奕奕、思维活跃、注意力集中。
运动也是一种挫折教育,不仅能够训练身体,更要紧的是对人的意志、精神方面的训练,还可以改变坏情绪。
爱运动的孩子更乐观,抗压能力更强,内心也更强大。
作家村上春树曾在《当我谈跑步时,我谈些什么》一书中写道:
只须跑步,我便感到快乐。跑步,在我迄今为止的生活中培养的很多习惯里,恐怕是最为有益的一个,具备要紧意义。
我感觉,因为二十多年从不间断地跑步,我的躯体和精神大致朝着好的方向得到了强化。
让孩子坚持天天运动,就算半小时、一小时,是一项很值得的投资。
可以从孩子喜欢的运动开始,慢跑、跳绳、轮滑、骑自行车,帮助孩子发现我们的兴趣和天分所在,长期坚持,就会看到结果。
04
做好预习和复习
很多孩子学习遇见困境,成绩长久得不到提升,跟没培养高效学习习惯有非常大关系。
其中,很重要、也是非常有效的一个学习态度,就是天天复习和预习,尤其是对初高中的学习,帮助特别大。
我曾在很多学霸所推荐的学习经验中发现,大部分学习好的孩子,所共有些一个习惯,就是复习和预习。
一天的课程结束后,再翻看一遍课本、温习一下笔记,回顾老师课堂上讲的要点,会对所学内容记忆更深刻。
复习的过程,也是一个再度考虑的过程,心中会有新的收成。
古语讲「温故而知新」,自有其中的道理。
在老师解说新常识之前,先预习课本内容,把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标记,心中有一个大概的常识框架,如此听讲的时候就会更有效率,在老师解说重难题的时候,更能集中精力,迅速解答疑惑。
小学阶段,比起学习成绩的提升,培养好学习态度更为要紧。
因此,父母最好从孩子小学一年级开始,引导孩子培养复习和预习的好习惯,天天写作业前复习一下当天所学内容,写完作业后,预习第二天的新常识。
坚持下来,对孩子的学习大有裨益。
有父母或许会说,这类事看着容易,但想要孩子坚持,却非常难,如何做呢?
这里有几个方面小建议:
刚开始可以通过立规矩,把这类要紧的事情列在一个表格中,通过打卡、贴小红花、积分等方法提醒孩子天天完成,孩子做得好的时候,给予适合的鼓励。
在孩子不想坚持的时候,可以设置一些奖励、减少任务的时长和困难程度、增加趣味性,从而提升孩子的积极性和动力。
慢慢地,当坚持这类事情,给孩子的生活或学习带来一些积极的改变,譬如:身体素质更棒、更有精神、学习成绩渐渐提升,这类正向的反馈会促进孩子更想坚持下去。
长此以往,当孩子形成了内驱力,就无需外在的督促或鼓励,自然而然地想要坚持,成为随着一生的好习惯。
(图文来自互联网,侵权删)